水分计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水分计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票房去泡沫电影不是用钱炒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1-01-07 15:39:02 阅读: 来源:水分计厂家

“今年至少有上千部影片杀进市场,这背后就是几百亿的投资,但上半年过去了,大家记得几部国产影片、几家公司的名字?”

陈汉辞

“大盘不佳啊”“遇冷啦”“希望影视的下滑只是‘俯卧撑’的一个阶段,但如果本身就是虚胖体质,还做各种夸张动作、还纵欲,就真撑不起来了”……影业公司老总们最近在朋友圈里纷纷感叹。

原因很简单,今年4月以来,电影市场持续遇冷,备受关注的暑期档更是“不给面子”。艺恩电影智库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7月全国票房总量为38亿元,与去年7月的55亿元总票房相比差距明显。

至于背后的原因,有说是“票房去泡沫”、有说“票补造成”,但六家知名影业公司主要负责人给本报记者的答案是,当无良的偷票房以及票补依旧存在时,电影遇冷的根本原因还是热钱疯狂炒作的结果,“电影不是股票不是楼花,不是炒出来的,怀孕需要280天,电影也一样,急不得。这里,我们呼吁电影人,拿出工匠精神,做质量好的项目,资本市场不要太急。”

暑期档票房5年来首跌

“今年暑期档票房是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下跌,我们很意外。”一家已参与投资了17部电影、累计创造票房上百亿的互联网巨头旗下影业公司电影业务部总监28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暑期档泛指每年的6~8月,主要观众为4~24岁的学生。“暑期档以前在国内一直被认为是票房淡季,直到2004年7月16日,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一举拿下1.5亿元票房,这才使暑期档开始受到重视。”资深电影制片人王璐表示,“2009年夏天,内地电影市场第一次有了暑期档,在13周的时间里,创造出了16.5亿元的票房。”。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09~2014年的暑期档票房靠前的电影,几乎都被号召力很强的好莱坞电影占据。比如,2011年7月21日上映的《变形金刚3》是第一部在暑期档突破十亿元票房的电影;2014年,《变形金刚4》将这个门槛提高到19亿元。不过,2015年的《捉妖记》完成了一次超越,上映63天累计获得票房24.38亿元,刷新和创造了200余项票房新纪录。

“加上《大圣归来》等影片,去年123天的暑期档创造了156亿元票房,上映超过120部电影,观影人次达4亿。5~8月的票房轻松超越了2011年内地全年的票房总和。这也让我们对今年的暑期档充满着期待。”上述电影业务总监表示。

若按照2014年、2015年暑期档的增速,今年的暑期档创造的总票房应该在250亿元,这也是今年近90部电影扎堆厮杀暑期档的重要原因。

遗憾的是,除了《寒战2》、《大鱼海棠》等几部电影票房还过得去,大多数电影想上亿都难,大体量影片的井喷期只有7天,许多影片成为“一日游”,而去年暑期档有19部电影轻松过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按照目前国内通用的票房分账规则,扣除5%的电影专项资金和3.3%营业税,制片方分成一般占总票房40%,安乐影业去年主投资的3.5亿元的暑期档冠军《捉妖记》最终令出品方至少获得了5亿元的收益;今年的《寒战2》的投资若在5000万~7000万之间,票房达到6亿元,出品方的总收益约为8000万元。

“今年直观的感受是钱更难赚了。”《寒战2》的制片方和主要发行方安乐影业总经理张晗向本报记者表示。

光线传媒(300251)董事长王长田也感慨:“如果《大鱼海棠》去年上映,我觉得还是能达到10亿元的,但是今年能这样其实也很不容易了。”

疯狂资本才是罪魁祸首?

“今年的华语电影质量不如去年,上半年的虚假票房等现象也引起了反感效应。”这是业界对目前电影市场“疲软”的普遍总结,浙江一家影业公司的品牌总监一语中的,“空间无法换取时间,电影市场残酷,并不是有钱人都能玩大电影,100亿以上的除外。”

其实,对于暑期档电影票房不佳的背后原因目前有两种说法较为普遍。

一是“票房去泡沫”。缘由是因《叶问3》“幽灵票房”事件使得主管部门对“偷瞒票房”行为进行打击。

二是“票补”少了。所谓票补,就是BAT三大互联网巨头的在线票务市场“价格战”,这使得线下销售几十元的电影票一上线就只要9.9元了。2015年的电影总票房中,线上票房贡献了70%。但本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如此低价的“票补”实际所占销售比例并不高,几千万左右。

那么,刨除“偷漏瞒报、幽灵场”的“票房泡沫”及“票补损失”,暑期档的票房应该是多少?

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去年曾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虽然没有进行过统计,但对中国电影产业链上的“毒瘤”现象进行过摸底,“偷瞒报票房”占比不及总票房10%,而“幽灵场”所创造出的票房应该也不会超过这一比例。

若按上述比例计算,今年业绩预测的250亿元暑期档票房去掉泡沫及票补费用,应该在200亿元左右。然而,截至7月26日,7月全国票房仅为38亿元,剩下一个多月的票房能超过150亿吗?

“从来没有一部影片是靠票补成就的。今年部分影片仍有大量票补,票价甚至卖出白菜价,但仍卖得不好,说明什么?是因为你拍的是一部烂片。”一家知名的影业公司负责人表示。

“今年至少有上千部影片杀进市场,这背后就是几百亿的投资,但上半年过去了,大家记得几部国产影片、几家公司的名字?”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表示。

有趣的现象是,影业公司在金融创新领域十分活跃,这就不能不提到《叶问3》。业界认为,如果从“创新”的角度说,《叶问3》的玩法就是快鹿集团通过旗下数十家关联的金融平台和影视平台形成复杂的投融资模式,并想通过“票房换股价”而获得巨大收益,分拆开就是“提前预售票房收益权的《港囧》+金融产品的《美人鱼》+《泰囧》的光线传媒股价涨停”三合一而已,但“幽灵票房”让施建祥所构建的电影金融产品引发了系列震动。

事实上,今年仍有不少影视公司在尝试创新。以暑期档为例,有四部被预期不错的影片均被保底发行,加上其他诸多保底项目,业界预计今年暑期档保底发行涉及资本金在20亿元以上。

“我不看好保底发行,这个是非理性的行为,往往在保底发行中出现破坏市场规则的行为。”上述互联网巨头旗下影业公司电影业务部总监表示。

现实是,虽然有《美人鱼》16亿元保底取得33亿元票房的成功案例,但也有《太平轮》8亿元保底仅得6亿元票房、《叶问3》10亿元保底只获8亿元票房及3亿元保底的《梦想合伙人》只收到8000万元票房等失败案例。

在上述业务总监看来,正常的保底发行如果意在票房,本身并无问题,最怕是热钱在找渠道炒作,“保底发行如果报出明显虚高的价格,可能就是别的目的了。”

资本市场也在为票房去泡沫

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各色影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也是各显神通。数据显示,除了华谊、中影、上影等老牌公司外,还有76家影视公司在新三板上了市,其中的八成公司在2015年实现了盈利,其中35家净利润同比增长在1倍以上。

但细看大多数影业公司,多有明星股东的保驾护航,所谓盈利更多是因为部分公司2014年盈利基数本身就比较低。

7月中旬,深圳证券交易所结合当前市场热点及其发展变化,对《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从事广播电影电视业务》做出第二次修订。针对高额票房收入与公司实际可确认营业收入差异、上市公司与演职人员的具体合作,以及明星证券化等事项做出进一步明确的信息披露要求。

“影视作品票房对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上市公司与制片人、导演、演员在业务、股权等方面的合作方式不断创新,明星证券化成为市场热点上市公司与演职人员的合作及业绩对赌事项对上市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细节都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事项。”文娱产业天使投资人周凯旋表示。

业内人士均表示,有针对性地细化影视类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有助于遏制影视类概念炒作,刺破高估值、高市盈率泡沫,有利于市场的价值引导和价值发现;同时也有利于促使行业内公司专注于自身主营发展,使市场回归良性竞争,让真正的优质公司获得更好发展。

“目前电影市场给大家的教训未必是坏事,可以让大家头脑清醒一下,挤出泡沫,踏踏实实把电影质量做好。”上述互联网巨头旗下影业公司电影业务部总监表示。

(责任编辑:宋埃米 HT004)

女性患上盆腔炎有哪些症状?

上海再通输卵管通水多少费用

上海妇科医院_看看子宫肌瘤的日常保健方法

上海妇科医院_子宫肌瘤微创术后护理

重庆市牛皮癣治疗费用是多少

上海正规的妇科医院是哪家